刊名: 中国图书评论
China Book Review
主办: 中国版协图书评论学会;辽宁人民出版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8开
ISSN: 1002-235X
CN: 21-1035/G2
邮发代号: 8-46
复合影响因子: 0.159
综合影响因子: 0.080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图书评论
创刊时间:1987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
|
|
|
《中国图书评论》是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书评事业于1986年创办的,并且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自创办以来的20年间,它一直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的办刊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成为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到2011年7月总共出版了245期,发表书评文章等约7000多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对历届获国家三大奖的图书以“特别报道”、“本刊特稿”等栏目进行重点宣传,从刊登参选书目,公示入选名单,到发表书评文章,对获奖图书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力推荐。2004年还出版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辑》;
“探讨与争鸣”栏目,集中探讨出版界、学术界重大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出版界、学术界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各抒已见,不做结论,借以活跃学术空气。
“书评研究”专栏,对近现代有较大影响的书评家进行专题评介,从闻一多、蔡元培、郭沫若到朱光潜、李健吾、唐弢、周作人、梁启超、沈从文等,已评介的共30多人。同时对书评理论以及书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秉笔直书”栏目,大胆深入、实事求是地批评了坏书,和某些不健康的书、粗制滥造的书。批评着重于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分清是非,引起注意。比如“要科学还是要神创论——警惕打着科普幌子的伪科学书招摇过市”、“心理疗法与精神骗术 ”、“莫忘出版人的文化职责——官场权谋类文化糟粕剖视”,以及对《新世纪汉语词典》的集中批评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关注图书出版动态、现象的“业界观察”,关注社会及学界热点问题的“本期话题““热点透视”、以及评介各学科重点图书的“学科空间”、“文史书苑“等栏目,也都受到出版界、读书界的好评。
特别是近两年来,杂志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力倡改革创新,改革的步子不断加大,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在扩增版面的同时,在内容、风格、版式、装帧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推出了 “前沿题域”、“主题书评”、“批评空间”、 “国家课题”、“学人聚焦”“书界观察”、“书本人生”等新栏目,为学术界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准和阅读品位,加强学术评论的前沿性、现实性和规范性,创造浓厚的文化阅读氛围。在“为知识大众服务“的理念下,倡导“学术著作大众化、大众图书学术化”的书评主张,努力开创高层次的“学术普及化”工作,促进及引导时下正在逐步形成的知识大众阅读浪潮。在“坚持为出版界服务“的主旨下。及时介绍、推荐、评论出版界推出的最新图书,加大信息量,对出版界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性分析,为出版人提供相互交流和与读书人相互沟通的平台。
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2.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3.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和未一稿两投。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并请附上有关证明材料。
4.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资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自负。
5.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
6.投稿时务请另页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等,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