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术资讯 | 论文下载 | 新闻专栏
登陆 |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在线投稿 稿件查询 联系我们
刊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主办:  中华医学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0254-5098
CN:   11-2271/R
邮发代号: 18-93
复合影响因子: 0.295
综合影响因子: 0.24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创刊时间:1981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研究、医疗照射中的辐射防护,以及射线防护监测等的科研、医疗、管理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能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欢迎投稿。

稿件类型
本刊设有述评(主要为约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放射治疗、辐射流行病学、放射卫生、辐射剂量、放射卫生管理、环境放射性、影像技术、非电离辐射、核事故医学应急、短篇论著、资料、综述、消息等栏目。

撰稿要求
1.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使用副标题。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使用缩略语。
2. 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必须另页书写,作者署名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编及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注于同页。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参照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具备。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正文后“志谢”部分。
3. 摘要:论著类稿件必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中文摘要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加字数,至100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题目应另页单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相一致,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称及邮编,并在邮编后加列国名。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4. 关键词:本刊采用浅标引,针对文章所研究的重点内容,列出2~5个关键词。关键词不用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中、英文应一致,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关键词间用“;”隔开。
5. 正文:(1)引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50字。(2)方法:描述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观察指标。说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剔除标准及一般情况等。所有被研究人员(志愿者和患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药品、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应说明来源、批号或规格。可列出建立实验方法的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阐明改进之处及理由。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备他人重复。最后,要写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3)结果:按逻辑顺序叙述重要的研究结果,要求数据准确、层次清楚,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导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例如:t=2.85,P<0.01。(4)讨论:着重讨论研究结果创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复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叙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要过多罗列文献,避免做不成熟的主观推断。讨论部分一般不应列图表。
6. 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主题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所译、最新版本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书写。
7. 图表:要求少而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图(表)应具体、明确。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则在该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表和图不要重复同一内容,文中应尽量避免重复叙述图和表中的数据。图的长、宽度请勿超出7.5 cm。照片应清晰,并用箭头标示出部位。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8. 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 等)。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9.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英文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 
10.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发表的原著,数量按需要而定。按引用次序在文中引用处加[ ]号注于右上角,文后著录时序号外也加[ ]。内部刊物资料、个人通信及未发表资料等请勿列入参考文献,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姓前名后书写,1~3人全列出,3人以上只列前3者,后加“,等(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1] Halpern SD,Ubel PA,Caplan AL.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N Engl J Med,2002,347(4):284-287.
[2] 陈敏华,吴薇,杨薇,等.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1-3494.
[3] Geraud G,Spierings EL,Keywood C.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of frovatriptan with short- and long-term use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sumatriptan. Headache,2002,42 Suppl 2:S93-99.
[4] Glauser TA. Integrating clinical trial data into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2002,58(12 Suppl 7):S6-12.
[5]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检验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暂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5):320-321.
[6] Kinra S,Lewendon G, Nelder R, et al.化学气体污染突发事件中的人群疏散:横断面调查.陈雷,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5):285-288.
[7] 王家良.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 诸骏仁.昏厥与休克//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3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WHO,1970:1-74.
[10] 何秉贤. 高新技术代替不了物理诊断. 健康报,2006-03-13(3).
[11] Foley KM,Gelband H. Improving palliative care for cancer [M/OL].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 [2002-07-09]. http://www.nap.edu/books/0309074029/html.

本刊联系方式: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5-0308       投稿信箱:journals@188.com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