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已进入“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湖北省优秀期刊”。
该刊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创新、服务为办刊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根本办刊方针,以“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为根本办刊理念; 坚持 匿名双向审稿制度、 坚持开放办刊制度、坚持专家审读制度;目标是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高水平综合性学术刊物。
开设栏目:资源环境研究、管理与经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资源环境研究”是“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分“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资源法” 2 个子栏目 。该栏目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学科,通过文理结合和学科交叉,整合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 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哲学、人口学和伦理学等视角 研究资源环境这一关系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目标是办成高品位、有特色的品牌栏目。“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与经济研究”这两个栏目是该刊的重点栏目,刊出的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品位,有的论文提出的建议被国家决策部门采用或被 SSCI 全文收录。“文化与传播研究” 主要发表文化哲学、文化产业、传播学理论、传媒经济、广告理论和消费文化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来稿技术要求
1. 题名
· 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 题名应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之后。
2.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 作者位于题名之下居中。多个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还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序号。
· 在作者下方的圆括号中注明作者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编。
· 不同作者单位连排用“;”隔开。
·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均要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之后。
·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用大写,名字的首写字母大写,双名之间加连字号。
3. 摘要
· 100-300字,位于作者及工作单位的下一行。应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之后。
4. 关键词
· 3-8个(应规范),关键词之间用“;”分开,位于摘要的下一行。
· 应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之后。
5. 正文
· 论文层次逐级标题序号: 一、(一)、1、(1)、①,前两个序号的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 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必须用全数。
· 计量单位。严格执行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
· 语言和文字。力求简练、语句通顺,用字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和规范缩写语。
· 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 复杂图表应附清样。
6. 基金项目
· 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位于首页地脚。
7. 作者简介
·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其间用“,”隔开,位于首页地脚。
· 要求第一、第二作者的简介。位于基金项目之下。
8. 参考文献
· 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序号必须一一对应。具体方法如下:
o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o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o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o 引用报纸上的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o 学位论文。[序号]责任者.文献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予年。
9. 注释
· 题注采取隋文注的形式,其标示符为上角标的星号。
· 其它注释采取尾注形式,列于参考文献之后,序号用阿拉伯字,以上角标的形式置于圆圈号内。正文中的序号必须与注释中所列出的序号一一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