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就是某人具备某个真正的知识、或者将知识付诸于行动产生效果。具备真正的知识曰成才,将知识付诸于行动产生效果曰成事。
获得知识之途径是学习、思考、实践;古之所谓闻思修是也。非学无以闻;非思无以知己之不知和总结、弥补不足,进而再学习;非践行无以知己之能否,然后再进行实践而熟练和加强。
人的行动除了本能、非条件反射(如手受汤而缩回)以外,其余都是大脑参加进行思维确定、而后通过神经传达指令指挥肢体进行的活动。思维活动就是大脑参加进行思维活动以作出最终确定的过程。具体就是人们运用大脑,大脑运用知识形成判断,判断后决定,决定后我们开始作出行为。
人们在行动时都运用大脑,肢体和器官,但是我们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作出不同的行为结果呢?比如,在命题作文时,为什么每个人以同一题目为标题而开始写文章,但是最后所交的作文都与别人的不一样呢?我们对此加以分析。
在以上思维参与的行动中,不同的人的大脑,肢体和器官都看起来一样,我们将脑袋的外形、肢体的长短粗细的差别抛开不予理睬,而单独研究大脑活动的不同,大脑活动称为思维,在此单独研究思维。
我们将思维界定为运用知识形成判断决定,此处抛开运用和决定的行为不加研究,只分析知识的部分。
让我们可以预先作结论回答,然后再作说明。回答是“因为的知识不同,或者叫做认识的不同,而使人们的行为不同”。在命题作文中,只是由于答题者的认识不同,所以,所交的作文不同。
知识在大脑中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还没有实验验证的条件下加以推测如下。认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是,首先产生记录单元-即神经元,然后产生神经线路将记录单元连接成网络,此网络即是大脑中知识的物质结构,神经元和神经即是知识结构的物质构件。通过人体主动发射电信号在网络中穿行(包括发射和反射),可能是多次或者单次发射电信号穿行,到作出判断而开始行动的过程就是一次思维活动,就是对知识结构的使用。
一、记录单元的产生
我们的脑细胞,先受刺激,受刺激的产物是形成印象,以神经元来记录印象,神经元好像照相底片。脑细胞是生来就有的,器官是生来就有的,如眼、耳、鼻、舌、身体皮肤。刺激是由于外在的能量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器官产生的的信号以生物电的形式,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枢,再传导到脑细胞上,在脑细胞上产生作用结果形成印象;仿佛光线作用于胶片,使胶片发生反应,形成照相底片。这个作用反应的物质变化尚无实验验证数据。
外在的能量如颜色(光波),声音(声波),压力(由皮肤感受),物质发散的分子(由舌苔或者鼻孔感受)等,所有的感受均产生生物电信号。而有些外在的能量虽然作用在我们身体上,但是我们的身体器官与之不发生反应,就不会产生电信号。比如次声波、红外线、紫外线等我们不能感知;比如聋子、盲人不能对颜色、声音感知,乃是由于感受器官损坏,而不能够发生反应和产生信号。能够产生信号,但是传导信号的线路损坏,信号不能到达大脑中枢进入思维网络,我们同样不能产生感觉。感觉是由大脑中枢机构发射电信号在神经网络中穿行的过程而产生的,就是说,离开大脑中枢、神经元、神经线路、电信号之一,皆不能够产生感觉。
二、神经线路和网络的产生
在我们出生以后,应该就有了神经,就是传导生物电信号的线路。外在刺激的电信号和大脑中枢主动发射的电信号均打开神经线路,在线路的末端产生神经元,请记住神经元相当于照相底片。多次发射就多次产生线路和神经元,线路之间互相连通,形成网络。和中枢相连接的相对独立的网络就是一个知识结构。由神经元和神经线路连接的网络即是知识结构的单位。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