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它强调了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都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通俗的讲要有一技之长。当今社会这句话的意义将更加重大。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如可培养一技之长的学生,延伸到如何开展电类专业课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类专业课 设想
Abstract ancient cloud: The technique industry has studies it emphasized the human wants to survive the domain in the society which all must have oneself excels, popular says must ha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Now the social this speech significance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This article student who like may raise the professional skill 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ow extends to develops the electricity clas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chats own view and the experience.三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坚定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职业学校要想方设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其评价标准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的就业,你必须有一技之长。上面提到的高素质劳动者,就是说不但要思想水平搞,而且要专业技能过硬,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这个重任落在了中等职业学校身上,落在了每位教师身上,特别是电类专业课教师的身上,因此对电类专业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从事电类专业课教学多年,对如何更好地搞好电类专业课教学,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学生,下面谈谈自己的新设想。
一、大胆调整专业知识内容。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由于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课堂上什么内容都涉及,想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可以说,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对理论课程部分削枝强干, 删繁就简,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甚至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其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这样对利用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
二、尝试用多种教学手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至多加点挂图和几个简单的教具。这些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要提倡把课堂带到实验室、实训室、带到工厂。让学生亲临现场,从感性上学习更加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与进取。将多媒体技术与电类专业课教学的整合,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教师与学生间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合作与交流,使课堂教学努力转移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目标,使电类专业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与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另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个别化学习优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能力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起点,通过人机对话和信息反馈,随时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电类专业课的教学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对于创新成果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劳动者一定要有独创性、独立性、变通性、新颖性、敏锐性等创新型人格特征和具备市场、技术、管理和控制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劳动者的核心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将创新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过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练好内功。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学生,才能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或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来参与,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卢洪胜.电类专业课教师的素质特征与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2] 周济.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网址:http://www.cnkikbs.com
[3] 吴秋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