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山区公路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
时间:2013-9-24 13:04:20 来源: 点击:1611 |
|
摘要:山区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昆仑山麻扎至塔吐鲁沟段边防公路的一些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公路 工程地质问题 防治 山区 高寒
一、项目概况
麻扎至塔吐鲁沟段边防公路起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麻扎兵站公路沿叶尔羌河右岸顺流而下,沿途经过麻扎大拉、伊力克、阿孜尕拉、八仙尖、岔河口,止于塔吐鲁沟老营房,路线全长125.26km。
公路靠近昆仑山主脊线部分,山峰谷地相间,构成近东西向狭长地带,东高西低为高山峡谷区。主要河流为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以西的乔戈里地区诸多高峰的永久积雪和冰川。该河的源头是世界上山岳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冰川及永久积雪散布成网状,各冰舌前沿均出水成河,较为密集,并由深切宽谷串通成网,在短距离内迅速汇合成干流。
沿线地貌的发育与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息息相关。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过程中,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刚性的塔里木地台直接接触,造成该区域大幅度隆起上升。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强烈的隆起始于上新世末第四纪初,从那时起到现在本区一直是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并以较大的垂直隆升运动和强大的断裂作用为主要特征。
沿线的地貌是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冰川作用、物理风化剥蚀以及流水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内地势主要受活动构造和叶尔羌河及其支流水系切割控制,按地貌成因形态,可划分为两种地貌单元,项目区起点至麻扎大拉为高山宽阔河谷地貌,麻扎大拉至终点为高山深切峡谷地貌。
二、工程地质问题
在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特有的地质环境和本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以碎落、崩塌、坍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其分布范围广,活动频繁,及盐渍土和砂土液化现象,对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实地调查,公路沿线各类灾害总计达141处,影响路线总长度23460m,平均每公里有病害1.1处,长186m。有碎落41处,影响路线长度9290m,其中大型6处,小型41处,有2处对公路危害严重;崩坍塌59处,影响路线长度7720m,其中中型13处,小型41处;泥石流15处,影响路线长度2570m,有3处对公路危害严重;水毁路段26处,影响路线长度3880m,其中有6处对公路危害严重。
三、分布及特征
1、泥石流:沿线泥石流的划分根据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的稀性泥石流为主,集中分布于麻扎大拉至岔河口峡谷段。泥石流沟全长约46Km,呈V型,沟宽约20m,深度25m,沟道弯曲,泥石流形成区内基岩稳定,泥石流处于衰退期。泥石流的物源主要为沟道内的老泥石流堆积物,次为沟两侧的松散堆积物。以漂石,块石为主。夏季的冰山融雪造成的泥石流冲击老泥石流堆积物,形成新泥石流,新泥石流冲上公路,掩埋路面。泥石流的物源主要以漂石、块石为主。
2、碎落:全线碎落大部分位于叶尔羌河峡谷内的高陡谷坡地带,公路边坡陡峻,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松散堆积层厚。上部坡体为岩质边坡,基岩岩性为志留系黑色石英砂岩,受构造运动影响,母岩岩体破碎,完整性差,边坡在冻涨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在线路内侧因重力作用形成堆积,掩埋部分路面,坡面上多为棱角状碎石,坡脚处可见大粒径块石。
碎落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强,往往具有“大雨大落、小雨小落、风吹也落”的特点,有明显的气候与时间效应。网址:http://www.cnkikbs.com
3、崩塌:是公路沿线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叶尔羌河峡谷段,集中于麻扎大拉至岔河口段,其余地段零星分布。具有线长点多、规模小的特点。由于公路所经之地边坡陡峻,坡度30°~70°之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发育上边坡失稳塌落和坍塌现象十分突出,经常性的造成堵路阻车。
4、水毁:集中分布在麻扎大拉至岔河口地段,水毁灾害主要发生在气温高,降水量多的6~8月,此时江河水位高,流量大,水流湍急,对路基下边坡侧蚀冲刷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9月中旬气温降低,高山降水转为固态雪,冰川消融也大大减弱,叶尔羌河水流进入枯水期,水毁灾害停止发生。公路位于河流侵蚀凹岸,水流湍急,河水冲刷侵蚀强烈,易形成河流侧蚀塌岸。
5、盐渍土:沿线沟谷地段因地下水位埋深浅,蒸发量大表层均为盐渍土,为氯盐渍土和亚硫酸、硫酸盐渍土,其严重程度多为中等。
6、季节性冻土:该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地温的变化,季节性冻土最大埋深1.0~1.2m,冻土冻结时间在11月底~次年3月底,最长可延续到4月初,施工条件在4月~11月。
7、砂土液化:据路基挖探资料,埋深在0~1.1m段为粉土,属液化土层。
四、防治对策
1、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2、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及雨天避让或搬迁避让措施。
五、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