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时间:2013-9-24 13:04:20 来源:  点击:1690

  [摘要]本文剖析了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 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规则、企业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作为记录经济活动工具之一的会计面临了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但是,在会计领域中,制假造假者,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会计核算水平很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使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正确认识和分析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按照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要求和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以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二)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有些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对法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有的会计人员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
  (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企业自我约束能力。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在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些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正确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是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而要做到正确理解,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持之以恒地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的对象不能只局限于会计人员,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与单位会计行为有关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班子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经营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
  (二)通过自身修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因此,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准确认识单位会计工作的性质,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素质,牢固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信念,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拒绝执行不符合会计政策的行为。
  (三)积极培育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外部环境通过对国内外诸多会计舞弊案件的根源的剖析,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产生很多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计造假的根源和动机更多地来源于单位的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所以,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努力改善会计执业外部环境,减少外部不良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1.建立健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会计舞弊惩处力度。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依靠国家的法律来规范和维护。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我国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对《会计法》进行的第三次修订,进一步加大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法律责任的规定中,也明确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会计法律法规对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发挥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财务会计工作。因此,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做好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积极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培训和工作监督。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检查查处力度,及时纠正和查处对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依法保护会计人员的正当权益。
  同时,国家税务部门要积极做好税法宣传、稽查工作,国家审计监察部门也要加大对国有资产的审计检查工作力度,国家证券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通过会计舞弊行为偷逃税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侵犯投资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要坚决惩处,让更多的后来人彻底打消会计舞弊的侥幸心理。
  3.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鉴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会计制度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审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业能力良莠不齐,审计鉴证水平还不高,迫于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审计的独立性还难以保证,与单位串通舞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监管,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职能,以此促进单位和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股东的一致目标。因此,追求企业利润指标最大化也往往成为股东对企业经营班子提出的最重要的任务。作为企业负责人,需要努力完成公司或董事会确定的经营业绩。因此,要杜绝会计舞弊行为.就必须从源头上杜绝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动机。
  作为投资者,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股东会或董事会等,必须改变单纯考核企业利润的做法,建立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重视考察企业的价值和长期赢利能力,并且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业绩考核事后审计力度等,进一步约束和减少企业领导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动机。
  5.发挥会计管理组织的作用,建立会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他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迫于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其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时候不得不屈从于企业负责人的意图,不能坚持会计职业道德。因此,必须更好地解决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一套真正起作用的会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在认真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还要让国家相关部门和会计行业协会等组织更多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真正充当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保护神。
  (四)认真做好单位内部的会计环境建设严谨有序的单位内部会计环境,是促进和保证单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单位内部会计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有:
   1.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单位有较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得到很好地贯彻,可以为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供有益的内部保障。
  2.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形成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相互制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帮助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会计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内部环境。
  3.做好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是促进单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将大大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己成为做好会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通过努力,一定会把我国的会计事业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网址:http://www.cnkikbs.com
  [3]许秀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厦门大学出版社
  [4]丁俊超.《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弊根及出路》,江门财会.2007年2月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SCI的选刊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