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浅谈中职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对策 |
时间:2013-9-25 13:19:51 来源: 点击:1586 |
|
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它既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道德责任是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现就责任意识方面谈一谈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尺度与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到处是竞争和创造;而另一方面出现理想信念的失落、社会风气紊乱和腐败。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几乎举目可见,这就不可避免地感染、影响着中职生的道德风貌。
一、 中职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
首先,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由于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隘、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这些反映了中职生道德责任意识不强,较少考虑社会和他人,缺少社会公德心,文明素养差。其直接后果势必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庭的厚爱 生活环境的优越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最早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特别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对对学生的溺爱,本来该是孩子做的事情,结果家长都替他们做了。现在的中职生是独生子女群体,他们从小享受着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呵护,生活在关爱甚至溺爱之中。在《独生子女宣言》一书中,一个大学生这样写道“并不是因为上了大学,我看不起我的家了,而是我爸爸妈妈对我太好。好到我觉得自己在家里是一个寄生虫。”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生活能力弱、个性强、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缺乏责任感的现状。
第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滞后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在一些中职学校里还存在着:重学习、轻品德;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听MP3。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抄袭他人作业,或找人代做。寝教室卫生不扫,平时换下的衣服不洗等。也有些学校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造成学生放松对自己品德的陶冶,可以说: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二、强化中职生责任意识的对策
㈠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的影响 文化素养是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原动力”。因为它传递道德信息:人类的历史、知识、文化孕育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咀嚼历史、汲取知识、观看优秀剧目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道德的力量,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道德判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引导中职生多看看像家庭剧《养父》、《幸福来敲门》,历史剧《林则徐》《解放》等优秀的电视剧,中华民族优良的家庭美德、灿烂文化和近代中国屈辱史实更能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能有效的提升人的素养,提升人的道德水准,提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要不断强化家庭教育 一个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的。中职生大多15-20岁左右,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事,老是替他们包办一切,一味地宠着、护着是不能养成他们任何责任心的。家长应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其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家庭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其懂得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而不能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作为家长平时要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像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让他们懂得在家里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三)学校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应该做”与“不应该做”,什么是“必须提倡”与“坚决反对”,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感情上认同和接受并自愿地承担责任,才能逐步树立起较强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如邀请名师讲解《弟子规》及《社交礼仪》等,教育学生明确自己的不同身份,身份不同,肩负的责任也不同。中职生在家为人子女,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在思想上听取父母的教导和指点,其次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父母,尤其对于体弱多病的父母,要更加体贴、关心和照顾,积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外出时,要向父母说明去向、理由和所需的时间,并且要按时回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当面打招呼时,可以给父母写留言条或委托别人转告父母,回来后主动向父母打招呼。中国知网知识库:http://www.cnkikbs.com在学校作为学生,遵守校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老师可以以自己为例,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我作为德育课老师,又是班主任。我的责任就要比一般的老师要多一些;因为我除了授课以外,我还是班主任,所以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要比其他老师多一些。如果我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不管不问,那就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总之,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要让中职生早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决定一切。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怎么可能对他人负责呢?让中职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责任。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做到“言既出,行必果。”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强化责任意识的效果。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