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关于服装营造气氛场的探讨 |
时间:2014-1-7 17:57:17 来源: 点击:1518 |
|
摘要:通过对服装营造气氛场的探讨,指出了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但要注意服装与个体的关系,而且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充分发挥服装对气氛场的影响力,从而在追求时尚与保留传统之间寻找恰当的和谐。
关键词:服装 气氛场 和谐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服装营造的气氛场,简单的说就是由不同性格的服装造成的特定的情感氛围灵魂般地环绕在穿着主体身上,它无形地作用于人的思想、感受、情绪,引导他的变化发展,最终造成行为确定。服装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其主题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使人的内心感受到其既复杂又细微的特性,并通过服装的色彩、款式、装饰、图案、配件、化妆等方面体现。
一、气氛场对人的作用
(一)气氛场与主体人
在哲学中,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统一体,我们可以狭义地定义主体为着装者,但它的本身属性是不变的。由于服装的气氛场的存在,服装和穿衣主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就有了密切的联系,主体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就会在内心发展起迥然不同的修养、风度、道德、审美能力、性格、气质等内在素质。服装的气氛场对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方式:
1、直接作用方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主体努力适合服装的性格。主体可以通过适应服装的性格来改变自己的情绪,人们发现妇女在感到不安全或情绪不稳定时,更易于挑选以前曾使自己感到快乐、自信和舒服的服装,具有轻微压抑感时如选择穿着鲜艳的服装,可使自己振作起来。而运动员在竞赛场中穿着十分有特色的运动服则更容易产生一种兴奋感,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具有美国“花蝴蝶”之称的田径明星格里菲斯.乔伊娜,1988年乔伊娜身着自己设计的鲜艳的单腿运动服在汉城奥运会创造了女子100米奥运会纪录。当记者问起对自己的衣着时,她解释说,这是她从大学课程里学到的一种比赛方式,对于短跑选手来说,每0.01秒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为了提高这百分之一秒的成绩而甘愿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光靠训练是不够的,所以她采用了一个现代心理学战术,尽量把自己打扮得艳丽甚至是奇特一些,对于提高自信和勇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气氛场对主体的直接作用引导了主体的情绪、精神等心理状态的变化,甚至可以达到塑造人的性格、气质和激发内在潜能的效果。
此外,职业装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直接作用,这一点我们可利用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制服来说明。不同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制服样式各有千秋,它们标志着各自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同时它也促使着空乘人员的精神风貌与企业的精神内涵相一致,例如香港港龙航空的制服不管是从色彩上还是服饰搭配上,都能看出港航的低调不张扬,也体现出他们给人的稳重感觉;山东航空公司的制服在保留了传统服饰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几许现代气息,既体现出孔孟之乡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又契合山东航空公司所倡导的和谐山航、平安山航的人文理念,让旅客倍感亲切。在这里职业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直接作用——让团体成员尽快地调整和适应自己个人立场和归属感。
2、间接作用方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人们在选择服装时是带有情感的,而情感又总是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主体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大众主体选择服装时必须考虑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及社会风尚,社会心理等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等会产生款式、色彩迥异的服装)。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冒险、奇遇和浪漫的年代,它们深深地植根于宗教的信仰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宗教无比的虔诚,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建筑上的装饰,对服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的宏伟教堂建筑的顶端耸入云霄,几乎接近天堂,表示着人们的信仰;妇女的帽子、男子的鞋头也采取了相似的长而尖的形式,妇女们穿着束腰上衣,披着斗篷,有的戴着帽子,而且高高的帽冠上垂着面纱。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 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尽量把自我缩到社会的一统模式中,服装的千篇一律、无个性、甚至不分男女都说明了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穿衣打扮绝对不自由,是社会风尚干预了服装的“场”的作用,这种气氛在作用到主体之前已经被社会文化、风尚、环境等因素“过滤”了,服装的“场”的作用只是间接的起着影响作用。
3、间接作用的扩展作用方式:
在现代的社会中多种文化交织,社会的思想动向早已脱离了过去的模式,人们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想体现自己在社会生活舞台上的位置,主体人穿着适应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的服装、淡化不贴切的地方,以便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可,服装的情感气氛作用于周围的人。例如同样的一个人在进行商务会谈时通常穿着较正式的西装,而在与客户进行情感沟通的私人活动时则穿着休闲服装给人以易于接近的感觉。1993年,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一开始就决定以非正式的形式进行,自此,在每年一度的APEC峰会中,各国领导人都要穿着主办国提供的休闲服装,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二)“气氛场”与客体人
在哲学中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就是客体,它是指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狭义地讲客体人是指主体着装者的观众。穿衣打扮是主体精神意识的体现,主体人的主观语言、自由的着装选择以及行为活动方式在客体观众的印象中形成一定的观念、形象及评价,服装营造的气氛场对客体观众的作用具有直接性,并且通过主体人来体现。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客体观众常在第一时间接受到主体着装者的各种信息,并对其大加评论,如美国第一夫人奥巴马米歇尔通过多彩和具有亲和质感的棉布,成功的在民众面前打造了亲民、友善的形象;英国凯特王妃在世纪婚礼后的优雅着装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二、主体人对气氛场的适应
在穿衣打扮中“和谐”的产生是相当不易的,所谓“和谐”是指主体与气氛场、主体与环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协调。服装作为一个人独特审美情趣、风度气质和文化素质的载体,体现着一种和谐或不和谐,只有当主体的穿着符合时间、地点、对象三要素的要求,而且主体的穿着符合自身内在的气质修养时,同时主体的穿着与心境相协调时,主体的穿着才会产生一种美感。
三、服装气氛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了解服装营造的气氛场所起的重要作用之后,进行服装设计时就应特别注意使服装气氛场产生和谐,也就是更重视自身形象与现代环境的协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注意突出主体的自然美与追求美的精神意韵结合,在创造多种风格以适应不同人爱好的同时,应尽量使氛围与人融为一体,也就是力争达到社会性与自然性、理性与感性、自觉性与自由性的统一,以引起人的愉悦感与亲切感,而且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快节奏,服装潮流的变换更替也是日益加快,服装的流行影响社会时尚、社会文化及人们的心理,从而进一步作用于个体,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随着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扮自己,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但要注意服装与个体的关系。而且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充分发挥服装气氛场的影响力,在为个人量身设计的同时,引导大众逐渐形成良性的服装气氛场,在追求时尚与保留传统之间寻找恰当的和谐,使整个大众的审美观与着装观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邹游. 职业装设计[M].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7年.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