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
时间:2014-1-11 18:48:46 来源: 点击:1781 |
|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也正以它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但是在方便学生学习、提供休闲娱乐有利平台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在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并且过度的沉湎于网络交流,容易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造成正常的人际关系交流的障碍。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德育没有到位。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从古至今,德育都是教育工作之首,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脱离父母,离家寄宿学习的中职生。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期,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既是关键环节又是薄弱环节。当今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并且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带着学习任务上网。同时,对学生上网时间进行必要引导和限制,避免学生成为“网虫”。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1、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计算机实践课中,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文件夹中;不随便删除他人文件;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将德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有了疑问或困惑,学生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材料来解决相关问题。但是除了有用信息之外,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也时刻充斥在学生周围。中职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方面还不定型,他们对社会和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做事容易冲动和偏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他们面对大量色情、暴力、血腥、谋杀等不健康的和歪曲事实、混淆黑白的这些如此杂乱的信息前必然出现混乱、犹豫、不解等心理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对物质、特权的盲目追求和崇拜,淡化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网站,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明网上骗财、骗色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工具。
3、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由于地域、环境、学习工作节奏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交际面比较狭窄,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难以得到满足,而网络的交友功能弥补了这样的不足。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中交往时,难以形成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交往的安全感降低。长期以往,势必导致学生心态冷漠、忽视现实中的交往、人际距离疏远,从而使他们产生苦闷、沮丧、压抑的情绪,甚至导致学生生活态度消沉、精神不振。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复杂社会的中职学生,要想在今后的事业上取得成功,在校期间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味性、难度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即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竞争意识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表现为学习上怕吃苦,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在学科教育中,我们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本学科学生喜欢学、求知欲强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意识地开展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举行打字比赛、设计板报比赛等等,通过评比、展示优秀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信息网络无疑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我们计算机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新思路,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渗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