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用来形容现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关系非常恰当。
一方面对旧有经济秩序利益的依恋使得两类国家都希望在经济交往和利益构建中将成本转移给对方。另一方面,对于两类国家来说,打破坚冰需要的,不仅是实力和勇气,更需要对利益分配格局的精确引导和经济秩序演化源动力的深入剖析和利用。
关键词:劣币效应、市场寻租、板块重组、经济瓶颈、市场评价、隐性行为
西方产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传统的金融、法律业界面临着对产业的控制权丧失及其产生的衍生利益分配无能为力的局面;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在国际金融管理领域和知识产权规则方面话语权和制定权的“透明天花板”。对于两类国家来说,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胜负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是否能全盘规划,先行实践。
经济秩序的共赢。
无论是强调规则内容和纪律手段“三位一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还是旨在以零关税带动投资的东南亚自由经济联盟,其共同点是认识到了规则的宽松不是加剧了紧张的竞争关系而是促进了公平合理的竞争。
然而,规则秩序的共赢远远不止营造便利的竞争环境而已,未来在企业补贴,企业人权,市场效率和公平,以及合理高效的市场资源互动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大有可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资源和物质的胜出,而是市场公平和秩序号召力的胜出。
市场竞争优势的“最大化”
目前市场竞争领域存在的“劣币效应”和“田忌效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竞争的环境公平和升级动力。2发达国家的优势越来越集中于金融、货币、基础能源领域。对于市场未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市场规则影响力,基础资源调配能力和产业链利益分配却屡屡失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资本的过分贪婪和对发展中国家市场漏洞的过分利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两类国家之间存在的市场壁垒分割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市场融合的积极因素。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表面成功”的投资策略和发展中国家长久持续发展所缺乏的市场“功能缺失”。欧美等国热钱引发的金融海啸和发展中国家频频遭遇的全球化中的技术和市场“短板”即为实例。
经济元素良性互动格局的构建
全球化发展到你终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程度,必然会要求对资源和利益的分配 要打破由完全资本支配和角逐的“市场寻租”。3
正如美国最早的反垄断法造就了美国在全球工商界的巨擎,未来新的全球产业巨头和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必须能够打破市场的国界樊篱,为跨国资源的良性配置和优胜劣汰做出贡献。否则,全球合理良性竞争的市场基础就会被动摇,在竞争基础被过多的非市场因素左右的环境下,一切市场建设的成就都会化为乌有。
市场评价体系的协调一致
在未来的市场博弈格局中,仅考虑跨国巨头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和市场秩序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企业的良好愿望,而是市场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对企业所处的市场评价体系的考验和要求。
以往的国际市场秩序是建立在市场分割和各自为政的基础上的,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部门的融合,会对各国的行政指导、法律评价、经济刺激等市场“隐性行为”作出更高的和更为协调一致的要求。这一领域的演变和进步不仅仅会优化“良性”企业的竞争力,更会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企业竞争关系和市场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结语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机会平等的世纪。两类国家的发展瓶颈恰恰为现存经济秩序的弊病做了注脚。“金砖四国”的未来发展和竞争刚刚拉开序幕。4
西方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否在未来得到全球其他国家的引用和尊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思路能否对老牌发达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借鉴作用,两类国家未来的合作模式是什么,合作空间如何开拓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考验着所有关心未来经济板块重组和重组的人。
现存的纷争也恰恰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现存秩序的质疑和未来经济生态圈的期翼。对市场纷争背后的利益因素和价值观源头的探索是打开未来市场之门的钥匙,也正是我们建立全球市场的良好初衷和希望所在。
参考资料
1、王春婕,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创新价值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09 ""(2) 。
2、邱桂贤;良币市场恢复的选择路径分析——以温州鞋业为例,生产力研究, 2010年 04期 。网址:http://www.cnkikbs.com
3、卢现祥,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诠释与综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2) 。
4、张勇,"金砖四国"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比较——基于投资与制度视角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