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论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时间:2013-9-25 13:10:19 来源:  点击:1446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强调灌输与教化,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缺乏,教育质量不如人意;进入信息时代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就变得极端重要,要改保姆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同化教育为自主性教育、研究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成之成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界新的知识气候和新的教学风气日渐形成,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但也要看到,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尚未形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被严重剥夺,有关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难觅踪迹,不仅在课堂上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改变,就是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也被各科老师争相抢占,各种思考题、模拟题、强化题、自测题如雪片一般飞向学生的坐席,压得他们头昏目眩,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其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下决心改变这种固有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一、信任学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声关注我国的教育事业,即使在重病期间,也丝毫没有放下。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温家宝:钱学森之问对我是很大刺痛》,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c_1273985.htm。]
面对钱学森之问和教授之呼吁,温总理心情自然是不好受的。他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钱学森先生对我讲过两点意见……一是要让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做过的事情,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二是学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学一点文史知识。”总理接着说,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按照教育规律办学。[ 《温家宝:钱学森之问对我是很大刺痛》,知网知识库,http://www.cnkikbs.com
我国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原因极为复杂,认识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那就是我国教育受到了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健康发展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桎梏,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缺乏,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充当着容器人角色。
毋庸讳言,传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保姆式教育,或者说是一种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学生被看作是不成熟的,非理性的,很难赋予他们选择权和自主权。传统教育,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强调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十分确定性,教什么,怎么教,都由他人决定,受教育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做出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第二,强调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的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质量的考核,都由他人安排,甚至实施教育的老师也只能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第三,强调教育手段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由学校做出安排。毫无疑问,这是工业文明留下的痕迹,至今对我国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工业文明的特征是模具化和标准化,所有产品都必须按照事先设计的模具来进行生产,凡不符合标准和不是按同一模具生产的产品就会被判定为残次品甚至废品,就不会被市场所接受。这种在数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影响到人类的教育活动,模具化和标准化最终被用来塑造社会公民,于是也如同生产工业产品一样,学校不可避免地要按社会需要,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来批量生产社会公民,使受教育对象最终适应机器的要求,人被当成了物,或者被塑造成了物。
  信息社会对这种传统的工具理性思维是一种根本的否定。在信息社会里,人的重要性被重新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个性化教育不再受到排斥甚至颇受追捧。传播学者刘行芳教授等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传播需要在观念上发生四个转变:[ 刘行芳、刘修兵、宗升桂:《关于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当代教育》2005年第5期。]
  第一,变塑造型教育为服务型教育。工业社会,制造业需要的是塑造,教育则是为这种塑造式劳动准备人才。在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依据事先的设计,然后再按照固定的模式、固定的程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进行生产,工人必须服从机器的运行程序,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他们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假如在这种生产流水线中有某一个环节不按照规矩来,整个生产链条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中断,经济就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教育的责任本质上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机器的机器”,于是教育工作者也被授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责,他们就像是“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园丁”,按社会需要来对学生实施订单式教育,照社会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塑造”,完全不会顾及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他们的人生追求,这正是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特征。
  第二,变教化型教育为研讨型学习。在人类历史上,人的进步主要依靠教育,依靠传承,这与工业文明的社会标准统一和单一性密不可分。但是,信息社会,标准已经多元化,每个自然人都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需要和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实用技术和一些普遍的结论,而是要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让他们自己做出比较和选择;即使需要引导,也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加以鉴别、得出结论的方法,而不是相反。
第三,变同化教育为个性化教育。传统的教育传播,是按社会需求来塑造教育对象,注重的是社会认同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同化,因此,大力宣扬榜样,维护权威就不可避免的会其基本特征,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服从”、“听话”;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性化、个性化被提到重要日程,在国际互联网普及化的今天,绝对的权威已经不复存在,人们更倾向于遵从“游戏规则”,服从公共制度和法律。
  第四,倡导积极思维,反对因循守旧。工业文明使人类的思维变得简单化。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们的评价标准是他人赋予的,也是社会公认、相对固定、很少变化的。只要某种行为和产品不符合既定标准,人人就都可以评头品足。结果不仅造成 “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怪现象,而且全社会都不愿独立思考甚至不会独立思考,只知道遵从“标准”。这大大限制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延缓了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但是,社会的进步恰恰需要人们积极思考,敢于破除那些不合理、不科学、不人道的旧体制,反对因循守旧自然在情理之中。
  显然,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信息化社会已不再适用,代之而起的是需要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尊重他们的自由探索。而尊重的前提是要有对他们的基本的信任,相信他们的理智水平,相信他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仅靠老师“灌输”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自我约束和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人格培育是自主学习的核心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看作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全面的,因为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首先是一种人格特征。当代教育“以人为本”,人格培养已经成为一项核心的任务。教师的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到教育过程中去,体现在教育质量上来,为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认识到人格的意义,并提出了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层次论。德国学者把人格的结构看成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整体。他们把心理的机能分为高级的层次和低级的层次,无意识的心理机能和低级情绪状态等属于低级层次,意识状态和它的高级表现属于高级层次。高级心理机能层次是在低级层次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可以控制低级层次,发挥着指导和控制低级层次盲目行动的作用。[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第6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意识状态的高级心理层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是否具有自觉的自学意识,能否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检验人格是否健全的一个试金石。
  人格的核心是仁爱,是责任心。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学生感受到人格尊严的宝贵。这需要教师平等对待学生,不搞师道尊严,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才会很快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拥有高度自学积极性的本质是他们能够进行探讨性学习或者说是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问,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和他们一起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理,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关键性意义。要善于把需要学生掌握或探讨的知识点提炼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一些重点问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后,尝试着写成“小论文”,将自己的质疑、探索和思考条理化和固化,从而尽可能减少盲从心理。
  一个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就有了健康的生活目标和人生追求,自主学习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三、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早在20世纪初,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布鲁德斯•华生(J. B. Watson) 和他的学生斯金纳(B. F. Skinner)就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理论,揭示了影响学习的若干机制,包括:模仿机制、联想机制和强化机制。模仿是人的本能,人与生俱来地具有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和能力,并总是会通过模仿来获得生活的技巧和生产的技能;所谓联想,则是指人会受到当前事件的启发,从而激活对过去曾经经过的相关事件和场景的回忆,从而建立已有经验和现实场景之间的各种联系,达到认识生活的程度;所谓强化机制,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坚定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如表扬、鼓励、奖赏、支持、肯定等,负强化如批评、限制、否定、反对等。一般来说,负强化使人印象深刻,但它往往使人无所适从,或容易怀疑自己,丧失信心;正强化因为是对人行为的认可与赞赏,能使人方向明确,充满自信,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大量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 参阅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第32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1930年前后,汤勒曼(E. C. Tolman)、赫尔(C. L. Hull)和斯金纳(B. F. Skinner)等人在华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发展出新行为主义理论。这一学派用较复杂的S-O-R[ S为刺激因素,R为受试者受到刺激后的反应,O为可能对受试者产生作用的其他因素。下同。]的公式代替了华生的S-R公式。汤勒曼首创中介变因的概念,即在S与R之间的O内所发生的情况。他们认为影响人的活动的因素至少包括需要变因和认识变因,[ 需要变因指性欲、饥饿感、安全及休息的需要;认识变因也可称之为能力。]将行为作为有目的的较大的整体来看待,认为人的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第37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行为主义理论带给我们重要的启发。尽管各学校生源不同,情况各异,但只要我们计划周密,方法得当,善于刺激和引导,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就可以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学生个个都可以成为可造之材。
  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指出,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徐州师范大学刘行芳教授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够做花朵,同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蜜蜂。他指出,教师应争做花朵,具有色彩斑斓、仪态万方、香气袭人、争奇斗艳的品质;要求学生学习蜜蜂,博采众长,敢于质疑,细心求证,自主学习。[ 《刘行芳:给学生插上会飞的翅膀》,http://www.tech-ex.com/learning/edu_news/00442613.html。]他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才华和人格魅力,学生应该充分自主地采集知识,酿造符合自己人生追求的知识琼浆,而不是相反。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