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浅谈四川彝区年轻教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 |
时间:2013-9-25 13:13:06 来源: 点击:1817 |
|
摘要:民族地区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彝区发展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彝区班主任工作是地区教育的核心之一,班主任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地方教育的发展。作为年轻教师到民族地区去,也能实现理想,展现才华,收获希望。
关键词:四川彝区 年轻班主任 管理方法
民族地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块重要阵地,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后工作找在离家较近的一个县中学,是个典型的民族聚居县。彝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其次才为汉族、纳西族,回族等民族。走上工作岗位,有点兴奋与激动,并被安排了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既意外又兴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也有点茫然和一点小小的胆怯,怕自己干不好,但这是学校的安排和领导的信任,那就要好好干,早日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彝族地区当班主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有巨大的差别,结合这几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下:年轻教师如何在彝区当好高中班主任。
彝族地区教育教学现状
与内地相比,民族地区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汉族教师占90%且来自全省各地,民族教师占10%。说明该地区教育基础是较差的,主要依靠外来教师发展地区教育,且本科学历教师教师队伍少。(二)随着四川省“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普九”工作的展开,彝族同学的入学率在大幅度增长,不仅小学初中如此,高中也是一样,彝族同学占到班级的60%-70%,并在逐年增加,汉族和其他民族同学在逐渐减少,主要是去其他地区就读了。(三)高中入学成绩比较低。例如我所在地区,基本在330分便可入学,而330分以下则是选校生。年级上有6个班400多点人,有三分之一是选校生。初中成绩较好的前30名,留在学校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高考升学的难得就更大了,虽然有民族地区照顾分,但每年能够考上好一点大学的也寥寥无几。(四)期末成绩较差。几乎每次考试完毕,成绩统计的时候,优生无几,差生较多,特差生更多(80分以上是优生,60分以下是差生,45分以下是特差生,而特差生往往占总人数的60%以上)。(五)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也较差。很多同学来自山区农村,教育基础比较差,主要就是学习习惯差,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例如上课记笔记,多数同学不会,不知道记什么,如何去记,还有部分是不想记(快班同学稍好,由于升学压力,民族地区也有快班和普通班)。到高三才发现所积累的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高考的。经过一诊、二诊以后,很多同学就放弃了。(六)学生心理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学生多数是民族同学,而老师则多数是汉族老师,且来自不同地区,在各自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心理和做事的方式、方法。所以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差,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民族地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在民族地区,中学班主任工作一点不比其他地区少,甚至要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风光与荣耀却几乎没有。首先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完成学校的常规管理和下达的任务,如查班,纠正学生错误,完成学校各项活动安排。看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比较难,如寝室打扫卫生(在彝区,山高路远70%都是住校生,需要住校学习),女生寝室还好,而男生90%都会抽烟,而且烟龄还不小,经常有烟头留在寝室里,值周老师发现就扣班主任分,但要让学生戒烟却没那么容易,当三年班主任,就要和香烟做三年斗争。其次充当学生和科任教师的调解员,由于彝区高中学生基础很差,学习兴趣就不强,而高考的任务却要求很高,知识点多,教师教授知识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通过其它方式得到知识的范围极少。因此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想法经常不在一个平面,因为教师的要求,高考的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常产生矛盾。这时班主任就成了矛盾调解员,既要让老师工作下去,又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再次就是思想工作要抓实,抓紧,抓好。班主任平时是老师,是管理员,也是心理辅导员。经常要帮助学生处理思想问题,处理的好就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平时管理,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班级就会每况愈下,领导,家长,学生都会产生怨言。学校工作,教学工作都将无法开展,班级工作也将瘫痪,当然学校升学率,学生家长的期望,学生的成才都无从实现,所以在民族地区工作的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整个高中阶段各种工作中最关键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年轻教师如何在彝区做好班主任
了解彝区教学的现状和工作的难度是做好班主任的首要工作。要做好班主任,管理好学生是关键,也是在年轻教师在彝区尽快成长的一条捷径。只要能干好班主任,就知道了民族地区学生的想法和成长的过程,也就知道如何去管理好学生,如何去教好书,也才能出成绩。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要做好班主任,特别是彝区的班主任就不要怕困难。只要认识自己,认识学生,找到方法,做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有所收获。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从教六年,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总结来的经验有这么几点:
做好心理准备
到民族地区区来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从事班主任工作,心理上要有所准备。这里没有风光,只有风景,有责任,有辛苦,但也有希望。一定要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经济不发达,交通设施不完善,教育条件和教育基础差,学生素质不高,管理难度大,升学率低,不论到什么样的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都要做到“有教无类”。
多向老班主任学习
老班主任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基石,他们在彝区工作战斗的时间较长,也见证了彝区教育的发展。他们对彝区的教育最有发言权,他们对彝区各族学生的认识也最深,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最丰富,可以说他们就是彝区教育的中流砥柱。年轻教师如果要迅速适应彝区的教育,快速成长,有所成就,那么虚心的去请教从老班主任,从他们那里会得到很多的收获,当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作为彝区班主任,日常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紧,抓实,否则后面工作就无法开展。日常工作所指往往不是学生的学习,而是指如何教会学生自觉性和服从管理态度。在四川彝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好学,爱学,乐学的风气还未全面形成的。中国知网知识库:http://www.cnkikbs.com 多年来党和国家虽然非常重视彝区教育,成效很大,但还不尽如人意。“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和行动也还没有合一。基础教育还很差。“普九”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学生入学率虽大幅度提高,但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小学教育。很多大山深处学校,因为没有多少老师愿意去,所以小学基础教育还比较差,学习习惯也还不太好。初中管理难度加大(成绩好点的都到外面读书去了),到高中所收到的学生,学习基础就比较差,且部分同学还带有一点点野性,高中教育难度更大了。如何做好这个班主任,日常管理中高一第一个月的管理就是关键。必须要把所有精力用上,教会学生如何适应高中生活,服从学校管理,注意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各科教学。让新同学知道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能力是可以信任的。(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是茫然的,彝区的孩子大多都是第一次进入高中,除了新奇,其他很多东西都还不会,基础较差,因此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如果班主任不去高要求,不做细自己的工作,那么学生的三年可能就会虚度。第一个月如果不严格要求,那么随后的三年就很难实现高中教育的目标了,也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拥护。反之则在随后的三年能逐步达到目的。
班主任教育语言要适当
高中学生多数还处在青春期,在自身性格和语言行为上都还不完善,往往需要班主任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而彝区同学在身份上有他的的特殊性,需要班主任有所认识,既要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又要把好的理念传输给同学们。语言上既要有威信,也要体现对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当然更要细致。对待学习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放弃。对待平时爱犯的错误,既要要求改正,又不能过于急躁。例如彝区同学在学习中基础差,成绩不好,特别是遇到考试时,可能每次都考不好,多考几次后,很多彝族同学心理就会有变化了,产生了自卑和放弃的想法。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没有及早发现和及时疏导,激励同学们学习,改掉缺点毛病,再接再厉,班级就可能开始混乱了。还有就是当遇到学生有调皮或难以改变的毛病时,比如上课时慢班同学比较爱讲话,甚至是不自觉就讲起来了,一定注意不要随时对他们发火,有些老师不注意分寸,把小事上升为彝族学生就是爱讲话,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很多同学因此汉族老师就会有情绪,以至工作难做。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定注意语言要适度,特别是年轻班主任更不能冲动,而应该把学生教育工作做到细心,细致,多多考虑,多想办法,多从思想工作入手,多去了解学生,才会解决好问题,做好本职工作。
彝区教育是落后的,但也正是它的落后,才使广大年轻教师有大好舞台。彝区教师是贫穷的,但彝区的学生的成才和地区的发展,是教师最好的回报。彝区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但和一届届学生一起走过三年,走出校门,走向大学,他们是幸福的。年轻的老师,要真正当好老师,为民族地区发展,为国家发展做点事情,就到民族地区去,那里需要大家,那里是真正的教育战线。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