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猪附红细胞体及其混合感染的诊治 |
时间:2013-10-8 13:31:52 来源: 点击:1566 |
|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易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诊断治疗难度增加。临床诊疗应全面分析、综合治疗,即要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对主体病及其混感疫病进行治疗,又要采取补铁生血、防止继发感染、改善环境条件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2010年9至10月间,五家渠市近郊6家养猪户饲养的生猪先后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食欲减退、腹式呼吸、咳嗽、异食、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从不同猪场采集35份猪全血压片镜检和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28份全血可见红细胞变形,2份全血压片暗视野镜检发现翻卷游动的附红小体。因伴有其他疫病症状,培养分离到其他病原,将此次疫病诊断为以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的混合感染。6家养猪户共存栏生猪1467头,此次总计发病352头,治愈316头,死亡36头,治愈率39.8%。经实验室检测,混合感染的疫病主要有:沙门氏菌、痢疾密螺旋体、大肠杆菌病等。
1发病原因
1.1 9月和10月是本地气候变化较大的2个月,冷热无常,昼夜温差大,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较弱,而此时蚊蝇活动频繁,是该病易发时期;
1.2 据调查有2户从市场购入断奶仔猪而引发此病;
1.3 猪转群、去势、注射免疫(或治疗)等应激导致疫病传播,发病范围扩大。
2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从哺乳仔猪到成年母猪均有感染发病,但以断奶至70kg育肥猪为主。患病猪体温40-42℃之间,扎堆、嗜睡;皮肤发红,中后期变白,变黄;食欲减退,异食(啃墙皮、喝尿水)。混感沙门氏菌的猪,体温41℃以上,腹泻,寒战,部分猪出现呼吸道症状,间有咳嗽,后期耳及腹下发泔,发蓝;混感猪痢疾密螺旋体和大肠杆菌病的猪腹泻严重。剖检病死猪,主要病变有血液稀薄,肌肉色淡,淋巴结充血水肿,肺炎、肠道局部炎症等。
3治疗
3.1 基础治疗方案。病猪注射贝尼尔、黄色素、强力霉素等,连用3-5日;同时在此期间注射补铁剂(牲血素)一次,做辅助治疗。食欲恢复或情况好转后,在饲料中添加3‰的土霉素纯粉巩固治疗3-5天。
3.2 混感沙门氏菌的治疗。在以上方案基础上,再加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等药物治疗。
3.3 混感猪痢疾和大肠杆菌的治疗。在基础治疗方案中加用痢菌净,环丙沙星等治疗,有饮食欲时,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投入抗菌素及中草药。
4讨论
4.1 猪附红细胞体的治疗宜早不宜晚。感染早期及时进行治疗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对感染时间较久,延误治疗时机的猪群,短时间的针对性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带菌状态。由于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使用含有安乃近等的药物可看到猪精神和食欲恢复,这种现象往往掩盖病情,所以准确诊断和针对性用药在该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4.2 猪附红细胞体易和其他疫病混合感染,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主体疫病的治疗,同时应实施综合防治方案,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注射治疗应一猪一针头,减少应激等不利因素。
4.3 猪附红细胞体主要造成血细胞受损,治疗时注射牲血素,VB12等有助于猪的康复。http://www.cnkikbs.com
4.4 购入感染猪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坚持自繁自养。
4.5 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注意消毒卫生,以减少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传播。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