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企业人权对传统跨国资本调节方式的挑战 |
时间:2013-9-24 13:04:20 来源: 点击:1479 |
|
摘要:
伴随着达沃斯经济年会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变和IMF改组等跨国合作领域的一些列改变,各国对资本流动调节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从政府间的合作到各国企业人权的统一,在这一进程中大大加快。本文紧紧抓住市场合作方式从国家主权对话向企业人权转变的节点,深入分析了企业人权在未来各种经济影响因素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对全球化进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关键词:蝴蝶效应、搜寻摩擦、主权让渡、改革惰性、
困扰各国的进出口问题以及引进和投出资本的利益平衡的未来解决方案,取决于对投资生态圈改造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人权的基本理念能不能得到跨国的理解和实施。蝴蝶效应已使得单个国家的微观经济细胞诉求,发展为如何保证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秩序合理性问题。2跳出一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环境的视界,转而从全球投资风险和管理、收益平衡的角度来看待传统的企业人权和利益博弈问题,已经是大势所趋。诺贝尔经济学的“搜寻摩擦”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透明的市场区间因素,对未来更深层次经济合作所带来的影响。3具体来说,如下三个方面的改变决定了各国的经济利益和合作会在主权让渡问题上取得什么样的进展,以及对未来国际资本的竞争秩序产生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一、“经济生态圈”内产业升级模式的改变
在“经济生态圈”的改造方面,跨国投资的短期物质利益须逐渐被长期投资环境改造的合作利益取代。由此,技术升级和良好市场规则的优势才能被发挥。企业人权赖以附着的价值观理念和经济环境才能被分解认识,逐步夯实。
无论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管理模式的推广,如果局限在一国内部,不可能摆脱后发优势带来的不利地位;同样, 如果局限在简单的利用市场规则,而不是合作改进市场规则,则会形成改革“惰性”,造成市场过度利用和产业畸形发展的双输局面。
二、微观企业人权重心的转移
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微观层面来讲,企业人权的重心,也不再执着于企业保障,个体扶持、政策优势等单个市场的优化配置。转而强调市场间的共融、共同利益和市场举措的协调以及由市场经济普世价值理念推导出来的新的经济一体化中心。
未来企业人权领域发展的核心,包括了法律兼容、行政效率和市场公平等一系列互动评价体制的一体化框架。困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年的鼓励性和限制性投资措施问题,应更多的从产业刺激和利益导向的协调、跨行业跨部门利益的合作以及资源公共管理的沟通和互动着手。这些宏观和微观利益的协调,最后都必须在企业人权这一概念的发展共识和主权让渡上获得突破。
三、资本的国际化与企业人权的必然联系
企业人权早已是一些国家讳莫如深的发展禁区。与法律一体化所不同的是,企业人权的共识往往需要更多的行业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的再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与企业人权关系密切的“主权让渡”问题上各国时有不和谐声音的原因。但对所存在问题达成的共识,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企业人权理念的一致和协调,必然能够更好的促进资本间的融合,为更健康、共赢的经济秩序铺设道路。相对应,资本的真正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指跨国公司投资利益攫取规则的一体化,而是包括了跨国投资所能产生的经济生态环境改造和评价的一体化,是对规则选择和效果评定的环境协调,甚至是对各市场区间中企业人权利益所赖以存在的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构建。
结语
全球性的企业人权的理解和共识,不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意义上的乌托邦,而是有其现实的需要和未来广阔的拓展空间。我国正处在经济急剧发展的当口,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全世界对中国的陌生,亟需我们在联系微观经济权利和宏观市场秩序的企业人权领域有所作为。唯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找到位置,紧跟时代潮流,奋勇前进;唯如此,我们才能正确面对时代的变革和未来的挑战,发掘我们的潜力,认清我们的价值,有所突破。
参考资料:
1、寻租理论与政府行为的分析,刘岩,《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九期。
2、杨裴 刘凯,试析中国应如何科学认识和对待国家主权让渡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9(3)。
3、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长期增长,王智辉,东北亚论坛,2008 17(1) 。网址:http://www.cnkikbs.com
4、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合理性,胡永红,许卓云,《管理学研究》2009年第1期,总第180期。
5、杨裴 刘凯,试析中国应如何科学认识和对待国家主权让渡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9(3)。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