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注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
时间:2013-9-26 13:26:11 来源: 点击:1801 |
|
『摘要』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其方针的指引下,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真实状况,体现从医这一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所以我们需要①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实用性语文教学;②强化应用文写作,培养实用职业技能;③强化口语训练,培养实用性人才;④转变课堂教育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实用性
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其方针的指引下,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使他们具有适应卫生职业岗位要求的语文应用能力,养成自觉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医学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由于社会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的来源已由之前的班内的尖子生转变为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薄弱的文化基础,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于语文课不感兴趣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也是许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亲近语文呢?我认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真实状况,体现从医这一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从而达到使学生亲近语文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实用性语文教学
实用性语文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生活、走向社会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中突出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的教学方式。我们经常说: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落后决定教师的教学模式、手段和行为都是落后的。目前在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进步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要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积极的以实用性语文教学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强化应用文写作,培养实用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与正统的语文教育不同的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面,不能是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要求和方法。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培养其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实用性写作,确立适合其职业教育特点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比如,我所教授的《语文应用基础》,关于应用文书就有四个单元(全书共十单元),它们分别是日常文书、事务文书、医卫文书和求职文书。并且每一单元都设定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就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出发,强化其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使其掌握了一些常用文书的写作格式及规范用语,并且积极的让学生给校广播站写稿、假设场景为自己求职写求职信、写学习计划和总结的等。
三.强化口语训练,培养实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学生多来自于农村或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城市家庭,普遍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大部分中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差,甚至错字连篇,书写潦草,不能辨认。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的潮流了。作为中职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书面材料。
还有,中职生还普遍存在听说能力低下的问题。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不能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话,不能准确的领会别人讲话的含义;公开场合不能大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听、说能力训练。比如,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语文应用基础》上的口语交际单元,指导学生进行与日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口语交际,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思维、语言表达力,同时对于她们养成优雅得体的举止和风度也大有益处。
四.转变课堂教育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目前最关键的是就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于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后的必然选择。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就应当让学生多练。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动手不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写,还有积极主动的去记。我们经常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可以更好的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跟着老师思路学习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让学生“闭嘴”,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使得很多学生以及养成了“只要听”的习惯。针对学生不愿开口说话的问题,我采用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
3.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性的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浅层次的理解进入到深层次的破译;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性思维、单项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总之,新形式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式愈来愈严峻,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属于弱势群体。中职语文教育鼻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海军 《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 http://www.cnkikbs.com 》
2.谢玉聪 《注重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