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技术技能型

时间:2014-2-10 16:39:31 来源:  点击:1610
摘  要: 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适应农村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使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培养符合高职特色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作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笔者就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一探讨。
关键词: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作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具有从事农村实际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管理,为农民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技术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
   农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是:毕业生都要达到中级工水平,有一部分人达到高级工水平,少数人达到技师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高”应该体现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或技术型人才,能在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平台上,体现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的观念的确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就业所需的农业职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面对农村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增加与变化,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对待和迎接现实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给予学生的“一系列经验”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为胜任农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为完成农业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经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1 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改革
   教学是通过课程和教材对学生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时代的发展,“人为了生存,必须终生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农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高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农业职业型人才的任务,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前人积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农业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在课程内容上,应去掉沉旧的、抽象的、不实用的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和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做到取材新颖,时代感强,在总结教学经验,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正确掌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选用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及适用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及教材。
1.1  面向农业行业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要实现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农业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因此,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农业行业市场和农村社会、农民的需要。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农业行业就业目标,农业职业岗位,并根据农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面向农业行业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行业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职业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符合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项目引领课程教学的实施,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程体系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指导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促其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学生本位标准反思和评价教学效果。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课程内容的改革
   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为农村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类型,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教学内容应突出农业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内容为主线,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强调人的思想素质,又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素质。
2.1  体现高等农业职业特点,课程内容职业化,
   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生源复杂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中要适应农业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需求,教师在讲解抽象的道理过程中要与农业行业具体的岗位紧密结合。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过分讲究学科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求全求多,要贯彻“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打散统编教材体系,将教材的内容分成专题,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专题(主题)或模块教学、使每一堂课都与学生切身利益和关注的问题紧密相联,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使有限的课时成为教学精品。
2.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育过程由讲授、训练、考试组成,学生获得的是执行能力;而高职教育应该由启发、学习、展示组成,学生获得的是创造力。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农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结合课程改革,开发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充分运用网络、视频、音像、图片、漫画、动画等手段进行教学,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把感知、讲解、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大脑、手等各器官协调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思维,增强学生记忆。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并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课堂建设将网络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主要依托课堂、粉笔与书本的单调、枯燥、死板的缺陷,从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就是培养人才的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不利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2]。
3.1 凸现高职教育特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具体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能独立自主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会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会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不墨守成规,创造性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启发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师,应该教学生会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技能和能力。教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给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潜能都得到开发和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主导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学生正是在教师主导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2  突出互动体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要使学生学会、会学,收到“入心”、“入脑”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