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基于知识工程的个人知识管理设计 |
时间:2014-2-10 16:43:58 来源: 点击:1611 |
|
摘要:为解决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个人信息资源的积累、共享和利用问题,本文在分析个人知识管理需求、个人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和功能框架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的个人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并且论证了基于知识工程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优越性。
关键词:知识工程 个人知识管理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已逐渐成为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热门的话题,并相继为许多知识型企业所采用。航空工业领域科研人员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与科研领域、研究任务有关的学术论文、数据集、常用的工具软件等。对于急剧增长的空间资源,由于普遍缺少存储、组织和管理的有效策略,很多科研人员仍然使用一种杂乱无章的方式来存储文件和数据。个人科研知识管理的困境——“再找到曾经的找到”,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何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个人科研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以便未来需要时快捷查找和利用,以及实现与同行的分享和交流,已经成为许多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2 知识工程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的概述
2.1个人知识管理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 其一, 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 其二,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 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 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 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 其三, 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 去伪存真, 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激发创新出新的知识。
2.2 知识工程与个人知识管理
航空工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和信息是极其丰富的,而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稀缺的是能有意义地使用它们的能力,即应用知识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
知识工程建设以知识为主线,分为知识聚集、知识关联、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四个部分。
知识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为航空企业的研发知识资源提供组织和管理环境,为全体科研人员提供研发知识创建、积累、沉淀、共享、学习和应用的支撑环境。我们将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描述为个人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的管理过程,从操作层面看,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工程的一部分,知识工程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与平台。
3 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
开放数字环境下,航空科研人员所依存的学术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研活动转移到了数字化网络平台上,随着可获取和拥有的数字学术资源的不断增加,科研人员也面临着因“信息超载”所带来的“信息焦虑”,因疏于组织和管理而带来的“个人知识管理困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众多信息孤岛的出现导致数据无法共享
随着VPM、OA 、档案管理系统、外购信息资源系统等系统的采用,在部分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出现,造成个人知识分散在各处。个人知识管理也还停留在文档管理的阶段,缺少与他人的交互与共享。
(2)全面及时检索信息困难重重
现代飞机研制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高、涉及专业领域广等特点,由此衍生出了天文数字般的各种技术资料信息,其中大部分还是数据库无法直接存取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要全面及时检索到即形似又神似的信息,任何人员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不能及时检索与收集。
(3)科研人员个人经验知识无法继承
科研人员头脑中经过长期工作历练而累积下来的经验技能是企业宝贵的知识资产,如果个人知识管理不善,随着人员的老化、退休、调动,这部分知识可能会在无形之中被损失掉,不利于单位发展。
(4)个人已积累的信息资源没能及时转化为知识发挥作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科研人员相关资料信息的积累逐年递增,但却没能及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过滤、提纯,进而转化为知识,贡献给组织,发挥知识更大的作用。
上述状况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学术信息的丰富与繁杂,一方面,科研人员迫切需要依托一个集成的信息服务核心支撑环境来构建其个人知识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由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的不同单位部门组成的型号研制团队来说,科研人员之间的交互协作需求明显,这就势必要求个人科研知识管理必须依附于组织知识工程的大环境,实现基于知识工程环境下的交流和合作。
4 个人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分析
4.1科研人员信息行为分析
科研人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承接研究任务,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索未知、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往往从思考的问题或科研任务出发,检索、获取和存储相关资源,分析阅读所占有的资源来启发研究思路、创新思想。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当他们需要查找以前记录、标注或存储过的东西时,往往会直接想到要查找的文档的属性特征。本文把科研人员信息行为概括为信息保存、信息分类和信息查找。信息行为的活动内容和要求分析如下:
信息保存包括科研人员创造知识、整理知识、要求存储方便。
信息分类是指科研人员对个人信息空间中的信息进行分类。要求按项目或课题分类,与某一项目或课题相关的信息集中为一类,在同一项目下的资源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标注主、客观属性。
信息查找是指科研人员对创建或收藏的知识的再发现,要求按照属性查找。
通过对科研人员科研信息行为的研究,为确立科研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目标功能定位,思考如何在知识工程大环境下为科研人员开发适用的资源体系和服务模式提供了思路。
4.2 个人飞机研发知识的时空模型
通过调查发现,科研人员在飞机研发过程中产生和收集的知识有以下三种客观属性:
(1)研制过程阶段属性,如某个知识是属于有关预先研究、方案论证或总体设计方面的知识;
(2)飞机组成部分属性,如一条知识是有关发动机、机载设备或机载武器方面的知识;
(3)知识的表现形式属性,如是某类技术手册、文档资料或者某个专家学者的个人信息。
如果把这三个属性用三维坐标表示,就可以准确直观地对某条知识信息进行描述定位。通过此三维结构,我们可以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人知识库。
4.3 个人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
个人知识管理可分为4个部分: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利用。其具体运行可以描述为: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管理个人已有的显性知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评价所存储信息的价值,与他人交流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利用。
5 基于知识工程的个人知识管理
5.1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功能定位分析
5.1.1 资源定位
随着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科研院所研究型图书馆、档案馆所提供的学术资源由于其总体权威性、高质量、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明显高于其他的信息源。因而对于科研院所学术科研人员而言,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学术信息资源仍然是其获取科研信息最为重要的信息源。另外,还应包括互联网学术资源、个人长期以来积累保存的认为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资源。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